近期债市思考:多空之争
(来源:品债论市)
近期债券市场继续走弱,但品种已经出现分化:短端较强,有一些交易性机会,比如5年、10年,长端不断探底,30年国债表现更为弱势。
可以说,当前对于债市多头、空头相比,都比较困惑。对于空头来说,点位已经比较高了;对于多头来说,持续不定价的基本面,是否会在接下来两个月回归定价?我们整理了一些关键问题。
多头理由1:债券供给在四季度错位
任何资产都是供需的问题,对于配置盘来说,一级投标是比较重要的配债来源。今年财政发债的进度在一季度到三季度实现比较多,四季度剩余额度不足,国债和地方债分别只剩下今年额度的21.5%和22.1%,相比于去年26.3%和30.5%较低。
传统的四季度又是保险“开门红”配置期间。所以考虑到可预见的保费流入、一级发行量较小,一些保险有一定的投资“饥渴”,利率点位也逐级上行,在一些关键点位上的配置力量逐步增加。

多头理由2:经济数据继续有利于债市
社融数据中对公贷款连续两个月走弱,8月份经济数据各分项走弱,分别来看:
1)社融7月、8月中的信贷总体较弱,弱于去年同期;
2)生产整体放缓,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2%,增速较上月下降0.5pct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,在地产、地方政府扩张能力下降后,制造业投资连续两个月放缓,是2021年以来的首次;
3)国补节奏调整,商品消费整体也有所放缓;
4) 全国二手房房价、地产链继续走弱。
目前看,如果高频持续走弱,本年的财政投放在前三季度较多,四季度投放将会较弱,增量政策如果有限的话,Q4的基本面并无太多亮点,在货币-信用框架下有利于债券市场。
其实回顾基本面驱动的债市投资,6月底做多债市的逻辑并无太大问题,当时主要的论点是:1)7月份政治局会议对经济的表述较为平淡;2)高频数据在7月份后表现偏弱。
一部分投资人将这两个月的实体数据走弱,归因到自然趋势下行+“反内卷”带来的生产投资扰动,若“反内卷”政策持续,更多的是弱化需求的供给端政策,虽然利率的环比变化暂时偏离了基本面的环比变化,但最终还会回归。

多头理由3:货币政策、国债买卖持续发酵
在基本面走势较弱、社融信贷较弱,美联储已经率先降息25BP,后续大概率继续降息的情况下,财政政策基本用完,货币政策可能是最优解,考虑到今年只降息了10BP,四季度降息、降准的概率增大。
周五,央行将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、利率招标、多重价位中标,预示着后续有部分续作可能定价偏低,加权总体降息,央行整体上可能还是呵护的态度。
本轮债市调整过程和今年2月到3月相比,银行间资金面一直较为宽松,这也让短端、3到5年品种表现相对强势。
9月3日,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,谈论了政府债券发行管理、央行国债买卖操作,为今年后续的“国债买卖”打开想象空间。
另外,从这个月的大行买债数据上看,整体上5年内国债品种净买入较为强势,进一步增加了其想象空间。如果在合适的时候确定央行买债,或者,市场只要在利率接近于心里点位上限(比如1.8%、1.9%)后一直有相关消息面的预期,那么都是做多的基础。

空头理由1:名义GDP和再通胀
“反内卷”对投资、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弱化影响,但对通胀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正面影响。
PPI经历了7月的环比负收窄、8月份的环比走平,可以说出现了逐步磨底的特征。考虑到核心CPI、和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,相比于去年的实际利率水平,当前的利率水平并不高,另外,考虑到核心CPI和PPI的加权看,相比于去年也大幅降低。
另外从实际值看,GDP可能边际走弱,但随着GDP平减指数的收窄,名义GDP可能会上行。而市场在过去一年半的定价通缩本质上相当于定价名义GDP,那么虽然“反内卷”会对生产、投资产生一定的弱化影响,但可能也会对利率有所不利。

另外预期通胀也在提高。周一,在“反内卷”文章重发+关税谈判初现乐观利好的加持下,夜盘“反内卷”龙头焦煤上涨,远月05合约价格突破了本轮“反内卷”最高价格,可以说,虽然近月合约有交割的风险导致价格收到压制,但涨价预期和通胀预期仍然保持在远月。

空头理由2:公募基金赎回连锁反应
相比于保险对于四季度债市供需的乐观,身处于公募基金,对两件事情格外敏感。
1)中长债基收益中位数在54bp,纯债基金中在水下的基金数量占比为20%;
2)征求意见稿中的对于债基6个月以内50bp赎回费的设定,令7天、30天免赎的产品的需求大幅降低,目前这类产品规模在4万亿以上。
目前看,如果从赚钱效应减弱+赎回费双重影响下,公募债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规模收缩。
市场影响上,可能会对公募偏好的一些品种产生成交流动性、估值利差压力。代表性的是二永、超长利率债、长信用债,如果这方面没有出清,可能会出现机构行为带来的“曲线走陡”。

空头理由3:货币政策弱配合“反内卷”,合意贷款增速可能下降,当前利率点位可能合意
如果按照传统思路,今年以来几个债市做多的交易,在概率上应该会触发货币政策的宽松:
1)地产、尤其是二手房房价加速调整;
2)社融信贷的连续走弱;
3)美联储降息;
4)实体数据走弱。
目前看,货币政策除了对资金面保持平稳,并无在政策利率上有所动作或者表态。2024年4月18日国新办会议上,邹澜表示“防止利率过低导致内卷式竞争加剧和资金空转”,如果金融政策要配合“反内卷”,至少意味着利率未必可以进一步调降。
另外,制造业贷款和投资方面,合意的增速要求也会下降,这样会导致社融中企业贷款中分项的降低,但也未必会促使货币政策的“质变”宽松。
空头理由4:权益市场持续突破可能有基本面支撑
目前看,权益市场的涨跌对债市投资人最为迷惑。从权益市场的上涨趋势风格轮换中,可以看到从上半年的红利+微盘的哑铃型结构,逐步过度到创业板+沪深300中核心大票上,并且估值总体扩张。市场注意力聚焦在,有业绩预期上修、新增订单、有产业逻辑的科技大票、有色等板块。
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,虽然银行、非银等“关键品种”有所调整,但科技板块的热潮不减。也就是说,权益的上涨,从“无基本面支撑”,其实慢慢过渡到“有特定板块的业绩支撑”,或者说,盈利先于业绩释放的暂时的不匹配。那么可能债市的资金流出、权益市场的资金流入,可能还是较为中期的趋势。
上述的股债平衡的机制和通道可能有以下几条:
1)产品偏移,比如保险、理财作为“二传手”机构,在资产配置上偏移权益、科技、高波固收+等,增加权益配置,降低债类配置;
2)居民存款搬家,降低保守类资产的投资,比如保险、短债基金、纯债理财等。
周一怎么看?924一周年vs关税谈判之后风险偏好提高
可以关注两个新闻:
1)周五盘后宣布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9月22日(星期一)下午3时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;
2)周五晚间,中美两国元首通电话,整体表述较为正面,纳斯达克继续上涨。
总体来说,经过一周的权益市场调整,周一的两条新闻对风险偏好提升有了较多的“想象空间”,股、债更可能走出一个“risk on”的交易。
对于债券市场而言,我们认为风险尚未解除,年内仍有调整空间,上限可能并不止步于1.8%。当然关键点位下,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导致点位始终有一定支撑,但预期总有落地或落空的时刻,那么此时可能是预期反复交易后的利好出尽,或是利空落地的支撑打破。
1)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;2)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;3)信用风险事件发生;4)统计口径不准确;5)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。
证券研究报告:近期债市思考:多空之争
对外发布时间:2025年9月21日
报告发布机构:研究所
参与人员信息:
吕品 | SAC编号:S0740525060003 | 邮箱:lvpin@zts.com.cn
严伶怡 | SAC编号:S0740525070001 | 邮箱:yanly@zts.com.cn